讀好物買好書→金石堂 中文書 劉德方故事講述研究



讀好物買好書 不能錯過金石堂

劉德方故事講述研究





劉德方故事講述研究 評價



網友滿意度:



嗨囉嗨囉小編來了

今天想跟你們分享我的 閱讀生活?!

其實小編以前對閱讀沒有興趣

連翻開都懶

有天有一本小說同學之間一直在互相傳閱

當傳到我手中的時候

本來很想直接傳給旁邊的同學

但很好奇為什麼這本大家都想看就翻個幾頁

我看了簡介之後就想繼續看下去

這本就是橘子的只是好朋友

這是我第一本看完的小說

毎章都很吸引人

看完本有個小小心得分享給大家

「為自己勇敢一次吧」

之後

慢慢開始會找一些有興趣的書來看

不一定都是小說

有些是現代文學 哲學 管理 設計等

有興趣的就會想看

現在小編假日如果沒有其它行程的話

基本上都會在家看書

小編的書幾乎都是在網路上買的

金石堂網路書店

會不會踩到地雷呢?!

其實還好 因為都會有試讀的部分

喜歡的才會買

今天要跟你們分享最近剛下單



劉德方故事講述研究

試讀覺得還不錯

很期待拿到這本書

劉德方故事講述研究

有興趣的朋友們下面有連結唷

可以參考看看

小編跟你們說唷

在金石堂網路書店買書

銀行卡友有好康優惠唷

單月消費滿額有刷卡禮唷

是不是覺得不錯呀

下面還有折價券傳送門

快去逛逛買好書吧





小鴨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劉德方故事講述研究



本週熱銷商品:





大師與門徒:哈佛諾頓講座







真理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劉德方故事講述研究》



    作者充分運用田野民族志研究法、文本比較分析法、口述歷史研究法等方法,從劉德方生活的區域文化和個人經歷挖掘他的故事積累和儲藏,梳理他聽故事、學故事、講故事的生命愛好和實踐,分析他擅長講述的多種類型的經典故事和故事在具體情境中的演繹,包括他即時的處理、現場的表現、情感與態度等等,概括出劉德方故事講述的文詩詞歌賦曲、融通鄉村文藝和創作能力驚人等特點。 劉德方是下堡坪故事之鄉的傑出代表。通過對劉德方在下堡坪日常生活和故事講演的考察,展現凝聚個性與群體魅力的故事家與故事講述群體的關係與互動。作為民間故事的傳承人,劉德方被當作宜昌市夷陵區的文化品牌加以發掘和打造,並保護起來。一方面給予劉德方物質的扶持和價值的肯定,但另一方面又改變了農民故事家原本的生活方式和故事講述,構成了新時代背景中的故事家及其故事演述。 通過對劉德方被發現、認定、保護的過程考察,本書從人的保護、故事採錄和市場拓展等方面總結認識,提出建議,以期為當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人的保護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 作者介紹







      王丹



      法學博士,文學博士後,主要研究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主持和合作承擔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已出版《宜昌民間故事家:劉德方》、《解釋民俗學》(第二作者),參與修訂《水族簡史》、《中國少數民族?土家族》,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

















    劉德方故事講述研究-目錄導覽說明





    • 序言/林繼富

      一、百年來中國民間故事的集錄

      二、中國民間故事講述研究的價值



      緒論



      第 一 章劉德方的生活地

      第一節自然地理環境

      第二節歷史文化環境



      第 二 章劉德方的故事人生

      第一節苦難的前半生

      第二節幸福的後半生



      第 三 章劉德方的故事特色

      第一節文詩詞歌賦曲

      第二節融通鄉村文藝

      第三節創作能力驚人



      第 四 章劉德方講述的典型故事

      第一節三佬姨故事

      第二節先生的故事

      第三節精怪故事



      第 五 章劉德方與下堡坪故事鄉

      第一節下堡坪故事傳統

      第二節譚家坪故事陪客



      第 六 章劉德方的文化身份

      第一節夷陵區的文化品牌

      第二節劉德方的身份層次

      第三節劉德方的身份屬性



      第 七 章劉德方及其故事的保護

      第一節人的保護

      第二節故事採錄

      第三節市場拓展



      結語



      附錄

      一、劉德方故事考察日誌選

      二、劉德方故事講述的採錄

      三、劉德方故事輯錄和研究索引



      參考書目

      一、中文學術著作

      二、外文翻譯著作

      三、外文著作



      後記/王丹



















    序言/林繼富



    講故事是中國民間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傳統的發展從未中斷,延續這一傳統的正是故事講述人,然而,歷史上這些講述人並沒有作為文化傳承的特殊人物記錄下來,尤其是講述人講故事的情景和活動沒有系統地記載,只是把講述人講的故事作為社會進步的依據和文學創作的資料予以載錄,因此,我們看到的民間故事紀錄就不是原本意義上的了,更談不上民間故事流動的生活狀態,當然,它還是保留了民間故事面貌的基本輪廓,保留了民間故事發展的基本線索。二十世紀以後,伴隨著中國現代民俗學的建立,倡導從科學立場採錄民間故事的呼聲越來越高,採錄方法也漸趨成熟,講述人在民間故事傳承中的特殊作用日漸被人們所重視。



    一、百年來中國民間故事的集錄



    二十世紀初期,民間故事講述活動在中國鄉村十分盛行,民間故事也逐漸被學人記錄下來。但是,這些僅僅是記錄講述人講故事的語言部分,至於與民間故事講述相關的其他活動則幾乎沒有被關注,而這些活動及情景恰恰是故事意義生成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所有的意義都是背景界定的,或決定的」 。因此,我們在記錄民間故事的時候,就不僅僅是用文字記錄下故事的語言文本,而是需要記錄與故事演述相關的所有資訊。要想獲知民間故事真實的生存狀態,除了它存在的歷史傳統背景以外,更多的就是民間故事講述現場的語境了。



    進入二十世紀,中國社會開始發生巨大變化,新思想運動從城市蔓延到農村,進而引發中國農民思想上的變革,這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中國人的神權與族權觀念,人們追求自由、提倡民主的口號越來越響亮,他們期望從本質上改變自己的生活。然而,文化的變遷並非一蹴而就,必須經過長時間的浸染與滲透。因此,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農村,農民的文化生活儘管有了很大改善,思想觀念發生了明顯變化,但是,鄉村社會依然流行傳統的民間故事講述活動。



    也是在二十世紀之初,中國學人開始從學理上探討民間故事的價值和意義。一九二三年九月三十日北京大學主辦的《歌謠》週刊第二十六期上刊載了「歌謠研究會」的宗旨。宗旨寫道:



    本會事業目下雖只以歌謠為限,但因連帶關係覺得民間的傳說故事亦有搜集之必要,不久擬即開始工作。......選錄代表的故事,一方面足以為民間文學之標本,一方面用以考見詩賦小說發達之跡。



    很顯然,當時採錄民間故事的目的是為了接續民間文藝的傳統,為了尋找文學的源頭和文學的發展軌跡。這個時期,不少學人十分關心民間故事採錄的真實性。一九二九年劉萬章的〈記述民間故事的幾件事〉闡述了民間故事搜集整理的原則:「我以為我們記述民間故事的,對於故事流傳的空間,一定要明白地寫出來,這不但那個故事的特質可以表現出來,並且可以研究各地故事的異同。」「要實在地直寫出來。」「我有一種很主觀的管見,民間故事的敘述總要能夠把故事平直地,完滿地敘述得逼真,不要尚浮耀,像做小說般,描寫一堆風景,心靈的話......然後才是真正的民眾道地東西。」周作人說得更為明白:「歌謠故事之為民間文學須以保有原來的色相為條件,所以記錄故事也當同歌謠一樣,最好是照原樣逐字抄錄......大凡科學的記錄方法,能保存故事的民間文學和民俗學資料價值。」這些表述都強調民間故事流傳地、講述空間以及其中言語的記錄,強調民間故事真實記錄的重要性。在現代科學精神的倡導下,很多學人開始從事民間故事搜集、採錄,並將其編輯成書,諸如張清水的《海龍王的女兒》(一九二九年),劉萬章的《廣州民間故事》(一九二九年),婁子匡、陳德長的《紹興故事》(一九二九年),錢南揚的《祝英臺故事集》(一九二三年),吳藻汀的《泉州民間傳說》(一九二九年),蕭漢的《揚州的傳說》(一九二八年),還有潘漢年等編的《烏龍精》(一九二六年)、孫佳訊採錄的《娃娃石》(一九二九年),等等。林蘭女士編輯了近四十種民間故事叢書,影響了海內外學人對中國民間故事的認識。這個時候,人們漸漸意識到民間故事之於中國文化傳統建構的意義,之於文學發源與流變的特殊價值。



    一九四二年,毛澤東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學習「萌芽狀態」的文藝,鼓勵他們到基層,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學習民間文藝,搜集民間文藝。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延安掀起了採錄民間故事的熱潮, 在此基礎上創作出為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這種做法延續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文學精神,也極力在消除八股文的影響,試圖建立清新、自然的文風。「晉綏文藝工作者深入到農村,在農村工作中,逐漸地接近了民間故事,採集與整理工作才認真地搞起來。在一九四五年以後,就接續地出版了《水推長城》、《天下第一家》、《地主與長工》三個民間故事集子。......它成了區村幹部工作的有力助手,由此幫助提高了群眾的生產熱忱和階級覺悟。在晉綏,凡是具有初步閱讀能力的區村幹部、小學教員、中學生幾乎是人手一冊。民間故事成了幹部和群眾的好朋友。」這些「由農民口述,知識份子筆記的篇章,是清新而剛健。我們希望繼續有人把各省的民間故事多多搜集和記錄,越多越好。把沃野的鮮花移植到文苑的土壤的工作,是新文學的一樁重要的值得尊重的工作」 。



    同時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文化建設和研究則是另外一番景象。「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華北和東南沿海的大批高等學府和一些科研院所紛紛西遷。儘管戰亂不已,生活顛沛流離,仍然有一大批民族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文學家等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著「五四」新文化運動開拓的道路。大批知識份子進入西南的彞族、白族、苗族等地區調查,在此過程中採錄了大量的少數民族民間故事。比如,凌純聲、芮逸夫的《湘西苗族調查報告》就收錄了他們採集的神話、傳說、等六十三篇,其中神話二十五篇、傳說十二篇、寓言十五篇、趣事十一篇 。還有吳澤霖記錄的〈苗族中祖先來歷的傳說〉,陳國鈞錄載的〈生苗的人祖神話〉 ,馬學良的《雲南彞族禮俗研究文集》中收錄了〈關於祭祀時用馬桑樹及鐵莖草的傳說〉、〈關於祭場上插青樹枝的傳說〉、〈雞骨卜的傳說〉、〈招魂習俗的傳說〉、〈夷邊的人祖神話〉、〈夷人的三兄弟〉、〈洪水〉等 。這些神話、傳說、故事是知識份子們在為了瞭解西南民族生活,有著明確學科意識基礎上調查採集的成果,他們的目標並非採錄口傳敘事,而是在做民族生活、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化的調查時將民間故事視為民族文化傳統而納入記錄範圍。

















    第七章 方及其故事的保護



    二○○二年以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二○一一年二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佈,從法律上規定了文化傳承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對他們的保護。目前,文化部已經命名了三批近一千五百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這些傳承人大部分是生活在廣大農村、牧區的農牧民,他們因為具有獨特的技藝和才能在新的時代獲得了榮譽,贏得了尊重。這些傳承人有的已離開原生活地,進入城鎮,有的仍然生活在鄉村民眾中間,但無論哪一種情況,他們均享受到了來自政府和社會各方面提供的物質生活待遇、精神情感待遇,乃至政治地位待遇,他們的身份和生活發生著這樣或那樣的變化。那麼,這些「保護」對於傳承人及其承傳的民間文藝到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和影響,則值得深入去追蹤、研究和思考。



    第一節 人的保護



    發端於搜集整理民間文學的二十世紀中國民間故事傳承人研究,是在發掘人民的文學和人民的思想中逐漸認識到傳承人的重要性,隨之相關的保護和研究工作步步在推進。進入二十一世紀,在多學科方法的參與下,人們從保護文化傳統的自覺中提出了重視民間故事傳承人的思想,形成了挖掘、記錄、保護民間故事傳承人及其故事的良好風氣,民間故事傳承人這座巨大的民間文化寶庫也越來越受到有識之士和各級政府的關注,他們運用多種方式彰顯其作為地方文化代言人和鄉土傳統代表者的做法也越來越顯著。劉德方就是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被發現、推介,直至被當作當地文化身份的一種標識而被保護起來。



    民間故事傳承人是民間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民間知識傳承的中堅力量,因此,保護文化傳統的關鍵就是保護傳承人,即「以人為本」,對此,從學者到政府官員,以及社會各界都已達成了共識。但是,如何最大程度地保護好民間故事傳承人,個人的情況不同,各地做法也不盡相同,方法和模式還在探索當中,其中凸顯其價值,提高其地位,改善其生活成為當前各方力量的重要策略和工作方向,這一點在劉德方身上體現得相當鮮明。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6*23
    頁數:298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王丹

      追蹤











    • 出版社:秀威出版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6/8/1
    • 東森折價券







    • ISBN:9789863263104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劉德方故事講述研究





arrow
arrow

    sanderi06n8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